選曲之後,這篇介紹我平時的練習。
(圖片來源:https://pixabay.com/)
先簡單說我的背景。雖然從小學鋼琴到大,並沒有正式學過聲樂,只有小學參加過兩年合唱團,共鳴、腹式呼吸的基本概念有,音感比沒學過音樂的人好,分得出好音樂和壞音樂,但唱歌絕稱不上專業。
之前提過,那時本來我打算辭職不幹,天天準時下班,到家簡單準備晚餐,可以七點前開始練唱,到九點至九點半。但沒有唱個不停,唱一陣子就吃喝休息一下。
因為吃飽的狀態沒法唱的,所以我都吃幾口就開始練唱,唱一段餓了再吃喝一些順便休息,繼續唱…
早就忘記小學老師怎麼教發聲練習了(國高中呢?我最記得的就是老師都沒好好教唱歌),現在我是這樣唱的:
首先唱「那」的音,一組五個,最後一個音拉長,「那~那~那~那~那~~~」,音高是La,數次後換成降Si,再數次換回La,就這樣重複。至於為什麼是這兩個音,其實這個發聲法是在網路上看到,水森英夫老師教的(對,就冰川清志的師父那位水森英夫),本來只有La,為什麼我自己加降Si,可能不知不覺受管絃樂團影響吧。
因為簡單又無聊,通常我都一面備餐一面唱這個,相較複雜的旋律,比較不怕烹飪時分心出意外什麼的。
第二階段的發聲練習從中央C開始,用「哈~」唱一個八度的琶音,即Do Mi So Do So Mi Do(中央那個Do高八度),然後升高一個音,即Re #Fa La Re La #Fa Re,只唱鋼琴白鍵的大調,至高音唱不上去往回唱,經中央C再往下唱,唱到低音唱不下去,再往上回去,來回重複數次。
琶音唱完,接下來是五度音階(怎麼跟練鋼琴很像?沒辦法啊我就只想得到這些),Do Re Mi Fa So Fa Mi Re Do,然後Re Mi #Fa So La So #Fa Mi Re,也是「哈~」,跟琶音一樣,從中央C往上,只唱鋼琴白鍵的大調,至最高音上不去再往下,最低音唱不下去再往上,反覆數次。
練要比賽的歌曲之前,我會先唱一些比較簡單的歌當熱身。大家可以選自己喜歡、熟悉的,節奏慢、起伏不明顯的歌就可以,我最常唱「傷心酒店」,八代亞紀的「女港町」、五木寬的「おまえとふたり」也很常唱。
只能說在比賽前發現Karaoke @ DAM for Windows這個軟體真是太好了,它的評分功能(採点机能)是練習音準和節奏非常有用的幫手,尤其我們唱流行歌大多沒看過樂譜,透過它可以知道歌曲的原形。因為即使原唱歌手,也往往會加上自己的arrangement;以我參賽練唱的「咲いてロマンティカ」來說,跟著冰川清志的唱法,滿多地方會被判定唱錯,透過DAM我才知道「哦原來這首歌本來長這樣」;不過交稿時我大抵還是照著清志那樣唱啦。
但不要每次都用卡拉OK從頭唱到尾,不靠伴奏也抓得到音準和節拍後,放慢速度清唱,一句一句練,才會發現需要加強的地方,包括專練困難的部分,不然唱不好的地方永遠唱不好。有時候也可以不要唱歌詞,全部用「啊」的,完全專注在旋律上,或許能因此發現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。
單純用文字表達發聲方法對我來說太難了,沒打算要寫這部分,我只知道,永遠喉部都要放鬆,如果唱了一陣子,喉嚨比腹部先累,就是錯的發聲法,這樣唱下去很快就沒法唱了,一定要改掉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